开放是形式,本质是谦卑
任正非借一个物理学定律来类比企业和社会。得注意,任正非用到的方法是类比,是哲学层面的抽象概括,不是严密的逻辑证明。
热力学有一个封闭定律,不开放就死亡。封闭系统内部的热量一定是从高温到低温。不能重新产生温差,也没风。封闭系统内,水一定从高处流到低处。水到低处不能再回流,零降雨量,那这个世界变成超级沙漠。若没任何外在力量进入这个封闭系统,最后是死亡,这就是热力学提到的“熵死”。
社会也一样,需要开放,需要能量的交换,吸收外来的优秀要素,推动内部的改革开放,增强势能。外来能量就是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思想意识的冲击。开放才有今天的中国,才有今天的华为。
记得很久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读过一本书,没用物理学理论,但讲了一个类似的历史经验。中华的国力和文化,以汉和唐两代最盛。这两代之前,都经历过长时间战乱,战乱让超越了原本疆界内的更大范围的不同的文化以激烈的方式冲突和融合。这个结果哺育了汉唐盛世。换句话说,外来文化和思想以战乱的方式强行注入一个封闭系统,激活了新陈代谢。这本书预测,中国将迎来一个空前的大盛世。此前两百年,西方文化以战乱和全球化的方式强行注入了中国。从被动挨打到主动接纳,中华文化正在对西方文化进行吸收和融合。
我由此想到了创业领域的情况。也是类比。
有一种创业叫所谓的强人创业。这个人视野和能力很强,看到一个即将到来的风口,一个最肥的市场,然后在合适的时点冲进去,all in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把对手都比下去了。典型的是小米,雷军宣讲的经验即是这样。雷军投资的傅盛,也说战略、说think big、说只看到单一痛点而无大格局是难行的。
若世界上只有这一种创业的模式,那可能商业就会出现类似“熵死”的现象。强人一手遮天,风口我全看到了,提前布局,all in资源,弱者难有插足的份儿。水一直从高处流向低处,强者不断接管领地,占领风口。但现实不是这样。强人和BAT们一直在攻城掠地,越做越大。也仍有新力量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崛起。
相对于强人创业,还有一种弱者创业。再说下36氪这个例子。刘成城大学毕业开始自己编译国外的科技博客,慢慢凝聚一个团队,开始报道初创企业。那时这是个边缘媒体的定位,因为大公司才是主流,报道它们的性价比要高得多。随着行业开放,创业的井喷,资金涌入,初创企业慢慢成为行业的主流。36氪随之成为媒体的主流。接下来,36氪在积累了大量初创企业信息和投资机构关系的基础上,开始做融资对接平台。再然后直接帮初创企业众筹融资,做股权私募平台,一下子占到最具爆发力的金融入口。都被李总理接见过几次了。
当年的刘成城是个不折不扣的弱者。他只是喜欢上一个小事,虽然苦点累点,但坚持做。行业的快速进化,令这个小事渐渐成了主战场,令干这件小事所积累的资源成了核心的竞争要素。于是36氪能在今天跟巨头同场较量。这一切不是刘成城或他的投资人所预判的,没有所谓的大战略和think big。而是走一步看一步,水到渠成。是冥冥之中,造化巧妙的帮助了他。
拿今天的最强者BAT来说。李彦宏和马云,有理由把他们定义成强人。李彦宏在美国工作多年,真懂技术,看到搜索的巨大潜力,于是回国瞄准这个风口。马云是个外星人,早年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说“蚂蚁雄兵”,视野一流。但马化腾,有理由把他定义成弱者创业。最初QQ是给运营商做的投标项目,竞标输了,就留着自己养。中途险些放弃,一步步摸索,一点点长功。用一个联合创始人的话说,“阴差阳错、误打误撞”。说不上是一开始就think big的战略切入。
“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这话可以看成弱者创业能成的理论基础。这个“天”,可以看成是外来力量。它不是当事人的力量,不是弱者自己的力量。但它以自己的方式进入到了人的竞争里,帮助弱者。就好像太阳发光发热,把地球上的低处的水蒸发到空中,再落下来,让水循环起来,实现了地球的勃勃生机。有太阳的存在,地球才不至于是一个会熵死的封闭系统。太阳是外来力量。天道相对于人,就像太阳相对于地球,它把弱者脚下的地盘变成高地,让他们具有势能,俯冲而下,跟强者制衡。否则,人群里强者恒强,结果也可能是“熵死”。
投资人徐小平说。创业的伟大所在,就是让全民族每个角落、每个阶层的人获得了机会。投资人吴世春说,创业是现代的科举。这其实是说,创业是让水从低处流向高处、让弱者变成强者的激活循环的机制。那创业如何能具体实现这一机制,还是需要一个基础,弱能战强的基础,水从低处到高处的基础。“反者道之动”。这话可能是描述了这个基础。道的运行方式,是反着来的。弱而强,低而高,卑而尊。
说“天”和“道”这样的词语,似乎还是玄乎,就像一个黑匣子,只看到她的输入和输出,不知道她是具体如何运作。这个是有道理的,就像蚂蚁很难理解人的世界。世间万物受太阳的恩惠,却也难触摸到太阳。不过反过来,我相信我们这些俗人,也是有能力有灵性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天”和“道”这些东西有一些理解。否则,佛陀老子耶稣这样的就像太阳一样伟大的圣哲,也不会孜孜不倦的向俗人讲经说法。
世间万物,我们看到、听到、闻到、摸到、创造的,无一不是在永恒变化。人有生老病死,人所创造的企业也是,国家也是。人如此,地球也如此,银河也如此。永恒的变化,导致任何既定的形态和结构都是暂时的。优势和劣势也是暂时的。强和弱也是暂时的。你今天站在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但很多万年前,这里是深海,再过很多万年,这里会再度变成深海。这是“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实实在在的证据。
一个行业也是要生老病死的。今天的汽车,就是昨天的马车。今天的互联网,就是昨天的蒸汽机和电。今天的强者,随着你所在的行业的衰老,你所在的高峰的下沉,就变成弱者。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有生老病死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经验也是有生老病死的。你习惯于骑马,所积累的技能不适合于开车。你习惯于在山脉狩猎,所锻炼的体能并不适合于在深海捕鱼,或者在平原耕种。环境变化,经验的价值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