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放水"!央行和银保监会齐出手,这次是信用扩张!股债汇楼市影响如何?

资金面的进一步放松,无疑会对一些金融资产的价格产生影响,但在今年经济环境内外交困的背景下,不确定性加大,资产价格的走势也比以往更难预测。


1、股市:

虽然从以往的经验看,流动性多了,钱会流进股市和楼市,推高这两个市场的价格。但从内部看,一方面,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强监管目前仍未见放松迹象,治理影子银行业务仍在继续,最终究竟能有多少资金流入股市很难预估。从外部看,中美贸易摩擦有继续加大的迹象,会对多个行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今年股市变数较多,仅因流动性增多就带动牛市重启的概率不大。


2、债市:

如上分析,此次央行的政策主要是针对信用债市场,这对债市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利于修复市场信心和流动性,恢复正常的融资功能。


3、汇市:

日前,人民币贬值预期再度增强,昨日离岸人民币一度跌破6.75关口,创一年以来最低点;在岸人民币汇率也正式跌破6.70关口,创2017年7月以来新低。

当前中美货币政策的分化,加剧了人民币贬值预期,但一旦人民币下跌趋势过于强烈,如跌破7.0等重要关口,央行势必会出手,如重启逆周期因子,以及时避免人民币的进一步贬值。


4、楼市:

业内普遍认为,上一轮全国楼市价格普遍大幅走高,有两大因素助推:一是资金面宽松,另一个则是三四线城市推出的货币化棚改推动了楼市去库存。目前政府开始严控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比例,楼市已集聚了大量的泡沫,即便有资金面宽松这一条件,价格上涨的空间和幅度也将有限。


5、银行:

银行系统边际上贡献200~300亿的新增信用债认购,而平摊到5家大行与12家股份制银行,每家每月仅需要边际付出15亿左右资金,可谓性价比十分之高,所以不存在银行没钱参与的问题。


中低等级债券收益率可观,风险低于中小微企业信贷,纳入MLF合格质押品,性价比也并不低。我们经常用过去的观念来判断未来,认为商业银行没有动力认购中低等级信用债,但是目前中低等级利差走阔非常明显,又能做MLF质押品,银行风险计提上,边际上又没有恶化,所以这类资产对银行自营的性价比其实并不低,从商业角度上也有利可图。

关键点五:除了货币政策,还有什么政策该托底?


近日央行和财政的争论,让市场也开始思考下一步政策走势会如何。尤其是即将召开的年中经济工作会议,将为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货币政策究竟是否会转向宽松?强监管是否会出现一定放松?去杠杆下一步如何定调?财政政策如何发力?这都是市场关心的问题。


下半年政策会有结构性变化,沿着货币→监管→财政→信用这条路线均值回归。目前正处于从货币到监管的过渡阶段。


1、货币:

央行一面鼓励银行表内认购中低等级信用债,另一面也可以对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进行流动性定向支持以补充弹药,在债转股尚未完全落地的背景下,认购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中低等级信用债,是没有实质障碍的。此外,考虑到当前表外信用创造受阻,预计降低表内资本约束,提高表内货币-信贷创造速度与创造渠道,很有可能是下一个阻力偏小的一个政策创新。


2、监管:

通过金融投资公司与银行系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替代传统的非标渠道,对实体经济进行流动性支持,乃至于股债混合工具来参与债转股;银行资产管理部正式蜕变为独立法人的资产管理公司,减少自身资产对银行体系的风险冲击,政策创新缓解中低等级信用债续发难题;信托融资的窗口指导边际上有所放松。


3、财政:

全社会的信用扩张需要公共部门的扩张率先带动而提振信心,而公共部门信用扩张的前提,是财政政策的罕见紧缩回归到稳健中性,而财政政策的发力有赖于财政资金来源的回归,这需要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与专项债券的发行放量,与信托非标融资边际上的有所松动。


4、信用:

公共部门信用扩张,是带动全社会的信用扩张的条件;从货币扩张到信用扩张,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滞,所以将信用的扩张放在货币扩张与财政扩张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