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或限制再融资政策 1年最多一次 谁最遭殃?
中国股市IPO融资加速扩容之际,证监会据称正计划对已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活动进行限制。
不愿透露姓名知情人士称,证监会计划限制再融资频率及规模,考虑中的选项包括1年或1年半中,只允许一次再融资,及按照市值一定比例确定再融资规模上限。
知情人士并称,证监会还考虑改变再融资定价方式,并限制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再融资。
元大证券分析师王清在采访中说,中小创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这些公司以前很喜欢做资本运作,通过再融资讲个故事, 拿到钱以后没有用于企业中长期发展,有些资金闲置,或者拿去购买理财产品。
数据显示,刘士余去年2月出任证监会主席后,加快了企业上市融资(IPO)的批准进度。他上任以来已有295家A股公司挂牌上市,融资额近1800亿元。
王清表示,从刘士余讲话来看,今年IPO发行速度会比较快,全家可能300-500家,对市场资金面影响比较大,所以限制再融资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知情人士表示,该计划细节尚未最终确定。知情人士不愿具名,因信息未公开。
中国证监会没有立即回复彭博新闻寻求置评的传真。
Wind数据显示,2016年到今年1月下旬,上市公司通过定增、优先股、配股、可转债等再融资方式合计融资规模接近2万亿元,是同期IPO融资规模的超10倍。
上市公司过度融资 不务正业
新华社此前三度发文,剑指天量再融资叠加野蛮减持是A股两大“出血点”,并指出“监管层正在研究再融资相关政策”。
2月9日,新华社连发两篇文章称,在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的同时,一些公司又将巨额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等投资事项。统计显示,2016年共计超过700家上市公司累计购买理财产品逾7000亿元,约占同年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的50%。
文章提到,在市场人士看来,这类公司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一方面表明这些公司并不缺钱,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公司不务正业。过度融资降低了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甚至助推了市场资金的“脱实向虚”。
文章称,对于再融资审核加强以及再融资规模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再融资的“抽血”。
证监会在1月21日的发布会上表示,针对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的过度融资等突出问题,将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等问题。
目前,上市公司再融 资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募集资金使用随意性大、效益不高等问题。